中央编译出版社官网
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(第14卷第2期)
分类:
作者:王杰
译者:
出版社:中央编译出版社
出版日期:2012.3
ISBN:978-7-5117-1400-8

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(第14卷·第2期)》设“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”栏目,文章均遴选自“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”会议论文。围绕主题,中、英、美、俄等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诸多新观点。关于审美现代性,中国与英国有着不同的经验,且包含多个层面:一是在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关系的理论探讨上,学者们大多看到现代性与审美的内在联系,审美成为弥补现代性负面效应的一剂良药。如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亚历山大·维克多罗维奇·彼得罗夫(AlexanderV.Petrov)教授的论文《现代世界经济转变中的劳动美学》从经济化与现代劳动美学的角度着眼,分析了在经济化背景下的劳动文化与劳动美学转型的可能性,特别关注了现代经济中劳动审美化的作用。曼彻斯特大学讲师罗伯特·斯宾塞(RobertSpencer)博士的论文《来自海外的思想:西奥多·阿多诺的帝国主义、现代性和审美》则以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西奥多·阿多诺为例,来理解帝国主义、现代性、审美之间的关系。美国杜克大学英文系肯尼斯·苏林(KennethSurin)教授的《非“生产性”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可行性辨析》一文同样借用阿多诺对马克思的理解,认为马克思关于世界是“生产主义”的或“工具主义”的认识是值得商榷的。

  • 版权信息
  • 编委
  • Editorial Board:
  • 卷首语
  • 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
  • 《星期六》的启蒙:资本主义、现代性、帝国主义与左派
  • 宪章运动诗歌中的怀旧与进步的辩证法
  • “来自国外的思想”:西奥多·阿多诺关于帝国主义、现代性及美学的理论
  • 上海及上海越剧现代性
  • 重构现代性:“赎回”晚清上海的空间碎片
  • 现代世界经济转变中的劳动美学
  • 殊途互话——试论中英审美现代性的若干差异
  • “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”
  • 主持人语 金元浦
  • 道格拉斯·凯尔纳媒介批判理论述评
  • 论加塔利的重建社会实践
  • 全球化理论的批判性视角——詹姆逊的全球化研究及其启示
  • 英国文化研究与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
  • “后学之后”:阿兰·巴丢思想的历史性出场
  • 学术访谈及专论
  • Socialism Tragedy and Marxism Aesthetics——A discussion with Professor Kenneth Surin
  • 非“生产性”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可行性辨析
  • 自由,尚待时日 ——解放与世界新秩序
  • 文学、文化与政治
  • 破解文艺学的“斯芬克司之谜”——谭好哲的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研究
  • 资本逻辑、消费社会与艺术商品化——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艺术问题
  • 清末民初从日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影响
  • 路与灯:文学理论与信仰探求
  • 世界反战电影的历史演进与理论思考
  • 审美人类学与身份认同
  • 仪式、习性与审美制度问题
  •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审美认同研究
  • “白鹿”原型与女神意识——《白鹿原》的文化寻根与审美治疗意义
  • 民歌文化的当代书写——从“南宁民歌节”到“剑桥民歌节”的比较研究
  • “津辉讲坛”及其他
  • 荷马——选自贺伯特·博德的“荷马讲座”
  • 缅怀恩师周来祥先生
  • 坚守·对话·创新——读张玉能先生《新实践美学论》
  • 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——首届“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”综述
  • 当今时代的美学理论反思与文化创意实践——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1“美学与文化产业”暑期学校综述
  • “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”成立
  • 首届“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”剪影
  • 英文目录
  • 英文摘要
  • 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》投稿须知
  • 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》投稿格式
  • “美学与文化产业”——2012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启事
暂无介绍